应用化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8-11-20  

一、现有研究方向及人员安排

研究方向

姓名

出生年月

最高学历/学位

职称

光功能材料及应用

王林同

1964.08

硕士研究生

教授

宋明君

1981.05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张娜娜

1981.08

博士研究生

讲师

王霞

1982.03

博士研究生

讲师

新型助剂的开发与利用

王素青

1966.11

硕士研究生

教授

孙晓日

1965.04

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

曹淑华

1973.05

博士研究生

讲师

郑秋闿

1982.08

博士研究生

讲师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冯一民

1966.10

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

李丹

1983.01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任仰

1983.01

博士研究所

讲师

彭学伟

1971.08

博士研究生

讲师

二、管理制度和实施情况

研究所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本研究所拥有相对独立的运行管理机制,具体如下:

1、实行所长负责制,研究所负责人对研究所的发展和管理全面负责,并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负责研究所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其中包括研究所公共资源的购置、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维护、公共资金的使用、年报材料的收集整理、学术年会的召开、各项规章制度的起草及监督执行等研究所全局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2、学术委员会评审制,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由研究所负责人、各方向带头人及教授组成,学术委员会是研究所的学术领导机构,负责决定实验室的科研方向、审定研究课题、监督经费使用、协调开放事宜,组织成果汇报及成果评价;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学术研讨会。

3、研究所成员实行考核聘任制,每届聘期到期后学术委员会对研究所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涉及到聘任期内成员主持的项目、发表论文及获奖等,对于考核合格的成员将进行续聘,考核优秀的成员进行奖励。另外,每届聘期结束后,研究所也会根据研究方向调整合理增加或减少研究所成员数量。

三、研究所十三五期间目标及规划

1、应用研究方面,我们预期在力争在稀土新材料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上有所突破,对新型稀土农用光转换材料及其光热稳定性能研究有望取得理论及应用上的重要进展;对光稳定性能好、发光效率高、增产增收效果突出、低成本的长效稀土有机光转换材料的研究有望取得突破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或技术成果,用五年左右时间研制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稀土转光材料,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并以此为桥梁与相关企业联合展开应用研究或与企业签订横向项目,预期将新增横向项目1-2项,到账经费10-20万元。此外,本研究所下属染整及皮革助剂新技术研究室预期开发出1-2种新型染整助剂,形成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成果2-3项,或者取得发明专利2-3项,同时,积极推进成果转让,通过成果转让拓宽实验室研究经费来源渠道。

2、基础研究方面,我们将在稀土发光材料与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较为前沿的理论突破,预期五年内发表高档次科研论文15-20篇,其中三区以上SCI论文10篇左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科研成果3项左右;成功申报省级以上教、科研立项3-5项,累计纵向经费不少于60万元,获得市级以上科研奖励3-5项。

3、合作交流方面,我们将贯彻“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一方面,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或企业家到所内进行交流,每年组织学术研讨会2-3场,积极寻求与国内同类研究机构的合作,努力提高研究所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另一方面,所内老师讲积极走出去学习、深造,每人年均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2次。此外,我们计划五年内派遣3-5名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进修学习,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4个月。

4、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方面,研究所五年内计划每个研究方向增加1-2人,总人数达到18人左右。同时,聘请2-3名国内著名高校专家、教授就研究工作进行指导。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授队伍,通过聘请他们来校讲学、短期工作、合作培养研究生、争取所外人才为我所用。